...
Show More
朋友見我最近著重飲食,推介我睇哩本書,果然好有用!以下直接就每章做書摘。
第一章:哈彿金字塔
作者話,舊有食物金字塔係美國政府嘅陰謀,因為佢哋掌管農業所以叫大家食多啲穀物;唔係基於有力嘅科學證據,只係當年嘅猜測。根據幾個大型追蹤研究,以及更多小型研究,科學實證版本如圖,跟住嚟食可以減低患慢性疾病風險 — — 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症……(以下書摘一律統稱「唔健康」),大方向如下:
(1) 控制體重
(2) 食多啲好脂肪、少啲壞脂肪
(3) 食多啲全穀物、少啲精製碳水
(4) 食多啲白肉、少啲紅肉
(5) 食好多蔬果
(6) 適量飲酒
(7) 服用綜合維他命,當買保險
遺傳都有影響,但飲食及生活習慣可以扭轉。
第二章:有關飲食法
我哋覺得啲健康新知變幻莫測,係因為研究營養科學需時數十年計,但一有少少初步發現、合理推測就已經俾記者大做文章,當後來被實證推翻時,大眾就感到無所適從。作者每提出一個建議,都會列明證據來自邊個研究、有幾有力(但以下書摘從簡)。作者點評咗好多款飲食法,其中作者指低脂飲食係舊時嘅錯誤,低碳飲食反而可能行得通;地中海飲食法最接近科學指向。
第三章:體重
比起食唔食啲乜,更重要係控制體重,即係運動同埋控制食量。除咗食煙,最有力嘅健康指標就係體重。BMI係有用嘅數字但分類有誤導,因為BMI 18.5–25都分類為健康,但其實18.5健康過25。如果排除咗因食煙或長期病患而瘦嘅人,總之越瘦越健康。另一有用數字係,同廿歲出頭嘅自己比,之後重得越多越唔健康。(shit!)
第四章:脂肪
唔好食反式脂肪(市面上大部份煎炒炸焗物),食少少飽和脂肪(紅肉、牛油),食多啲不飽和脂肪(植物油、三文魚、牛油果、果仁)。避飽和脂肪嘅方法,係應該以不飽和脂肪取代,而唔係以碳水取代。但再次提醒,整體卡路里攝取先係最重要。
第五章:碳水化合物
儘量唔好食精製碳水(白麵包、白飯),提升血糖同砂糖一樣快,升完又急跌,好快肚餓又想食嘢,而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。碳水係好嘢哩個myth原來係來自湊米氣嘅中國,因為中國人食飯多,同時中國人較少長期病,所以咁樣猜測。可惜,高碳餐對唔運動嘅肥人害處大過瘦人,於是美國人越學越衰,而越益富裕嘅中國人喺長期病患方面亦已經急起直追。我鍾意本書好貼地咁提到全穀類難買,記得睇營養標籤係搵例如whole wheat唔係wheat,仲要睇埋排序。
第六章:蛋白質
最低嘅蛋白質所需唔高,大部份飲食習慣都滿足到。動物蛋白質同植物蛋白質冇乜話邊樣好啲,但後者比較多不完全蛋白質所以要唔同配搭。雖然唔同來源嘅蛋白質分別唔大,但留意翻隨之以嚟嘅唔同脂肪,例如紅肉多飽和脂肪,白肉多不飽和脂肪。再次提醒果仁係好嘢,又有蛋白質,又豐富不飽和脂肪,但應該用果仁取代本身食開嘅零食或肉,而唔係喺已有餐單額外加果仁。有多個小型研究指出黃豆預防或加劇乳癌,都係因為荷爾蒙,但由於啲研究未算好有力,安全做法係一星期食三份或以下。有多個研究都指出,過多蛋白質會令骨質疏鬆,因為消化蛋白質會令血液變酸,然後身體會由骨提取鈣中和,亦有大型追蹤研究顯示食得多蛋白質嘅人多啲骨折。(shit!)
第七章:蔬果
總之就係要食得多、食得雜。每日最少五份,食到九份仲好,以下起碼每日各一:
- 深綠葉菜
- 黃或橙色蔬果
- 紅色蔬果
- 豆
- 柑橘類
第八章:飲料
除咗天氣同運動影響,身體大約每1 kcal就需要1 ml液體,可以係飲或從食物攝取,飲水以外嘅飲料都得,但大前提都係唔超過所需熱量。口渴先飲已經遲咗;大概每餐一杯,餐與餐間又一杯,就差唔多。多個研究指,咖啡有好影響,唔多壞影響。飲酒有助減低心臟病風險,但會增加女性患乳癌風險;前者冇得「儲」,所以主要建議唔多郁動嘅老人飲。
第九章:鈣
冇證據顯示食多啲鈣有助預防骨折;國際比較甚至顯示,越飲得少奶嘅地方越少骨折,其中表表者係香港!強化骨骼嘅做法係,做運動(全身每條骨都要),攝取維他命D(曬太陽或補充劑)、維他命K(深綠葉菜),唔好食過多一類叫retinol嘅維他命A。唔算十分有力但多個研究顯示,飲得多牛奶會增加前列腺癌、乳癌、卵巢癌,推測前者因為鈣,後兩者因為荷爾蒙。
第十章:服用綜合維他命,當買保險
補充劑唔可以取代健康餐單,但當買保險係抵嘅。美國人通常缺Folic acid、維他命B6、維他命B12、維他命D、維他命E;如果飲食相近嘅可以搵有哩啲成份嘅補充劑。小心維他命A唔好多retinol,女性可補鐵同鈣,適量維他命C係好嘢但冇證據顯示大劑量(例如C.C. Lemon咁多)有用。
第十一章:總結
都係重提幾個大方向。同埋說服大家食得健康其實唔係好貴,雖然比起充滿糖同反式脂肪嘅快餐、令血糖大起大跌嘅精製碳水的確係貴啲啲,但慳翻零食錢,仲慳埋老時醫藥費。
第十二章:食譜同餐單
哩章我飛咗,冇書摘~
第一章:哈彿金字塔
作者話,舊有食物金字塔係美國政府嘅陰謀,因為佢哋掌管農業所以叫大家食多啲穀物;唔係基於有力嘅科學證據,只係當年嘅猜測。根據幾個大型追蹤研究,以及更多小型研究,科學實證版本如圖,跟住嚟食可以減低患慢性疾病風險 — — 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症……(以下書摘一律統稱「唔健康」),大方向如下:
(1) 控制體重
(2) 食多啲好脂肪、少啲壞脂肪
(3) 食多啲全穀物、少啲精製碳水
(4) 食多啲白肉、少啲紅肉
(5) 食好多蔬果
(6) 適量飲酒
(7) 服用綜合維他命,當買保險
遺傳都有影響,但飲食及生活習慣可以扭轉。
第二章:有關飲食法
我哋覺得啲健康新知變幻莫測,係因為研究營養科學需時數十年計,但一有少少初步發現、合理推測就已經俾記者大做文章,當後來被實證推翻時,大眾就感到無所適從。作者每提出一個建議,都會列明證據來自邊個研究、有幾有力(但以下書摘從簡)。作者點評咗好多款飲食法,其中作者指低脂飲食係舊時嘅錯誤,低碳飲食反而可能行得通;地中海飲食法最接近科學指向。
第三章:體重
比起食唔食啲乜,更重要係控制體重,即係運動同埋控制食量。除咗食煙,最有力嘅健康指標就係體重。BMI係有用嘅數字但分類有誤導,因為BMI 18.5–25都分類為健康,但其實18.5健康過25。如果排除咗因食煙或長期病患而瘦嘅人,總之越瘦越健康。另一有用數字係,同廿歲出頭嘅自己比,之後重得越多越唔健康。(shit!)
第四章:脂肪
唔好食反式脂肪(市面上大部份煎炒炸焗物),食少少飽和脂肪(紅肉、牛油),食多啲不飽和脂肪(植物油、三文魚、牛油果、果仁)。避飽和脂肪嘅方法,係應該以不飽和脂肪取代,而唔係以碳水取代。但再次提醒,整體卡路里攝取先係最重要。
第五章:碳水化合物
儘量唔好食精製碳水(白麵包、白飯),提升血糖同砂糖一樣快,升完又急跌,好快肚餓又想食嘢,而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。碳水係好嘢哩個myth原來係來自湊米氣嘅中國,因為中國人食飯多,同時中國人較少長期病,所以咁樣猜測。可惜,高碳餐對唔運動嘅肥人害處大過瘦人,於是美國人越學越衰,而越益富裕嘅中國人喺長期病患方面亦已經急起直追。我鍾意本書好貼地咁提到全穀類難買,記得睇營養標籤係搵例如whole wheat唔係wheat,仲要睇埋排序。
第六章:蛋白質
最低嘅蛋白質所需唔高,大部份飲食習慣都滿足到。動物蛋白質同植物蛋白質冇乜話邊樣好啲,但後者比較多不完全蛋白質所以要唔同配搭。雖然唔同來源嘅蛋白質分別唔大,但留意翻隨之以嚟嘅唔同脂肪,例如紅肉多飽和脂肪,白肉多不飽和脂肪。再次提醒果仁係好嘢,又有蛋白質,又豐富不飽和脂肪,但應該用果仁取代本身食開嘅零食或肉,而唔係喺已有餐單額外加果仁。有多個小型研究指出黃豆預防或加劇乳癌,都係因為荷爾蒙,但由於啲研究未算好有力,安全做法係一星期食三份或以下。有多個研究都指出,過多蛋白質會令骨質疏鬆,因為消化蛋白質會令血液變酸,然後身體會由骨提取鈣中和,亦有大型追蹤研究顯示食得多蛋白質嘅人多啲骨折。(shit!)
第七章:蔬果
總之就係要食得多、食得雜。每日最少五份,食到九份仲好,以下起碼每日各一:
- 深綠葉菜
- 黃或橙色蔬果
- 紅色蔬果
- 豆
- 柑橘類
第八章:飲料
除咗天氣同運動影響,身體大約每1 kcal就需要1 ml液體,可以係飲或從食物攝取,飲水以外嘅飲料都得,但大前提都係唔超過所需熱量。口渴先飲已經遲咗;大概每餐一杯,餐與餐間又一杯,就差唔多。多個研究指,咖啡有好影響,唔多壞影響。飲酒有助減低心臟病風險,但會增加女性患乳癌風險;前者冇得「儲」,所以主要建議唔多郁動嘅老人飲。
第九章:鈣
冇證據顯示食多啲鈣有助預防骨折;國際比較甚至顯示,越飲得少奶嘅地方越少骨折,其中表表者係香港!強化骨骼嘅做法係,做運動(全身每條骨都要),攝取維他命D(曬太陽或補充劑)、維他命K(深綠葉菜),唔好食過多一類叫retinol嘅維他命A。唔算十分有力但多個研究顯示,飲得多牛奶會增加前列腺癌、乳癌、卵巢癌,推測前者因為鈣,後兩者因為荷爾蒙。
第十章:服用綜合維他命,當買保險
補充劑唔可以取代健康餐單,但當買保險係抵嘅。美國人通常缺Folic acid、維他命B6、維他命B12、維他命D、維他命E;如果飲食相近嘅可以搵有哩啲成份嘅補充劑。小心維他命A唔好多retinol,女性可補鐵同鈣,適量維他命C係好嘢但冇證據顯示大劑量(例如C.C. Lemon咁多)有用。
第十一章:總結
都係重提幾個大方向。同埋說服大家食得健康其實唔係好貴,雖然比起充滿糖同反式脂肪嘅快餐、令血糖大起大跌嘅精製碳水的確係貴啲啲,但慳翻零食錢,仲慳埋老時醫藥費。
第十二章:食譜同餐單
哩章我飛咗,冇書摘~